信息来源:吉林大学新闻网。【文/研究生记者 王雪飞 记者 刘红 摄/记者 徐立华】11月18日,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校学位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段天璟教授,走进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在国家级地质资源立体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段天璟掷地有声的主题宣讲,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描绘了一幅“动”起来的二十大报告蓝图。在黄大年纪念馆,生动的互动交流阐释了“立”起来的二十大精神,师生们感慨:“这场宣讲让二十大精神在我们的脑海中真正‘活’了起来!”
段天璟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为题,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并结合实际,重点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深入解读。段天璟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式将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理论与思维碰撞的火花弥漫在会场中。
“大先生”引领
宣讲结束后,段天璟走进黄大年纪念馆,与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是黄大年老师的硕士毕业论文,这是1986年黄大年老师用计算机编的程序。”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刘财教授一边走近展台一边介绍着。“地学有着渊远的精神脉络,是根植黄大年精神的沃土,我们该如何发挥高校的大先生、大团队和基础研究的作用与优势?”刘财首先向段天璟提出问题。话音刚落,围在展台前的师生们纷纷把目光转向段天璟,“从吉林大学地质学科的创始人李四光先生到黄大年老师,我们可以看到大先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一直被传承和发扬。基础学科的老师更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秉承立德树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发挥好大平台的引领作用。”
段天璟说:“现在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先生,现在很多先生已然是我们的大先生。”他希望青年一代继续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马国庆教授紧接着问道:“如何在科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承和创新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两个必由之路,在传承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怀着敬意和艰苦奋斗精神去攻克问题”,段天璟从二十大报告中科技的自立自强出发,以更明确的维度予以解答。
“自主式”育才
不远处一架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架无人机机身轻盈,八角张开,可以克服山区障碍物的遮挡,实现飞行测量的需求,是黄大年团队在航空物探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于平教授对此深有感触,发问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高校该如何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和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段天璟指着面前的无人机说道:“要有自主的科技、自主的知识,自主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这是培养自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培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关键是有一颗中国心,有红色的基因、红色的血脉。”段天璟紧扣二十大报告中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思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培养从思想上到学术上到实践上的拔尖人才,既能顶天立地深入实际,又能胸怀天下博采众长。”这一观点的阐释让围在段天璟身侧的青年学生豁然开朗,坦言道:“这是二十大精神给予青年人最好的指引”。
“有所为”布局
实地参观交流让黄大年精神和地学的辉煌脉络深刻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间,油然升起对未来的憧憬。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冯晅问道:“地学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乃至吉林大学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段天璟言简意赅地回答道,“二十大报告为国家的发展指引航向,高校的学科建设在不同的阶段应有相应的战略谋划,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各个学科建设链条上的主要问题。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同时有组织地培养人才,拿出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成果。”抽丝剥茧式的回答为师生在学习工作中,找到学深悟透的方式,让二十大精神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