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一一届(2007级)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实施方案
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是学术规范、学术研究方式和写作规范的综合训练,是实现本科生将知识变成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申请学士学位的依据和条件。其训练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收集、检索、阅读文献,撰写综述报告;提炼科学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得到学术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规范的系统训练,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前两届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二?一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二?一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引导、检查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实施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1、毕业论文选题阶段
毕业论文选题,采用教师提出主题词(关键词),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写出综述报告,提炼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教研室为单位(不设教研室的系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以下简称“课题组”)组织开题报告会,教研室(课题组)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审定毕业论文题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
教师的作用,是针对学生在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写综述报告、提炼题目及作开题报告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围绕文献检索方法、阅读方法;如何撰写综述报告、如何准备开题报告等内容组织专题讲座。提供学院近3年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和论文全文,供学生和指导教师查阅。
此阶段的训练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主题词(关键词)查阅相关文件、撰写综述报告。培养学生确定研究目标、提炼研究问题、设计技术路线的能力。
2、毕业论文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和制定的技术路线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如数据、资料、软件、实验条件等。教师对学生具体指导过程要有写实性记载,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哪些,你如何给予指导的。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协调院内外研究条件,检查教师指导论文情况。
本阶段的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提炼和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和各项规范性要求。
教师的工作,是具体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纠正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严谨学风的教育和培养。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一是组织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研究成果总结与提炼、
参考文献标注规范等方面的讲座;二是提供毕业论文格式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范本;三是进行严谨学风和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
此阶段的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规范;学会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4、毕业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
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工作,是提炼出毕业论文中的精华部分,向论文评审小组报告研究成果并进行答辩。优秀毕业论文要再向院“优秀毕业论文评审组”报告研究成果并答辩。
教师的工作,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导学生准备答辩。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一是协调论文同行评审;二是安排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日程;三是组织制定毕业论文评定标准;四是组织优秀毕业论文答辩并推荐申报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结点
1、教师提出主题词(关键词)
时间:2010年12月1日—12月8日提交到教研室(或课题组)。
要求:教师每指导一个学生就要提出一组主题词,每组主题词不少于5个关键词。
每位教师可以提出几组主题词。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可以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找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帮助提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12月9日教研室主任将各教研室主题词交到教学办张金华处。
张金华邮箱:dtzjh@jlu.edu.cn
12月10日学院将向学生公布教师提出的主题词。
2、学生提交综述报告和论文题目
学生于2011年3月8日前提交综述报告和论文题目。取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同学提交综述报告和论文题目时间由指导教师确定,最晚不得超过2011年3月8日。
阅读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3篇。综述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2011年3月15日之前以教研室(课题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开题论证,审定论文题目,并于2011年3月20日之前将论文题目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论证书》提交到教科研办张金华处,学院将在网上对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进行公示。
3、期中检查
2011年3月20日至5月30日为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写作时间,学院将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于2011年4月中旬进行期中检查。
4、论文评阅和答辩
2011年6月1日至6月8日为论文打印评阅时间,6月9日至6月15日为论文答辩时间(具体答辩时间根据学校要求另行通知)
三、组织管理
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教研室或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系主任负责组织审查和协调。
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8名学生。各系可根据本系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细则。
四、具体要求
(一)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学生按照关键词检索、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领域的研
究动态,并写出文献综述。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或实验)方案的设计。使学生明确研究工作所要采取的研究方法,采取的技术路线,采用的实验设备等。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设计和实施。
3、指导学生对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性
意见。
4、指导学生在研究(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完成论文写作。本科生毕业论文
正文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即“立论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分析”。指导教师应按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指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定稿,写出答辩提纲。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步骤。
5、指导学生按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整理完成论文。
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完成论文正文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摘要、导论、后记,文献引证等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摘要、导论、后论的写作规范;文献引证和资料运用规范;标题和文字运用规范。
6、指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应保证每周6小时以上的指导时间,在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止或放弃指导工作。
7、要培养学生形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出勤时间,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要保证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不得与前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重复,更不能与他人论文(设计)内容雷同。
8、对学生的论文(设计)进行认真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导、督促学生认真修改论文。
(二)、对学生的要求
本科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由知识转换到能力和科学研究(设计能力)的基本训练。具体要求如下:
1、学会围绕主题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动向并
写出综述报告,提炼出论文题目。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会信息检索的方法、综述报告的写作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提炼。
2、完成研究(或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研究工作所要采取的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要采用的实验设备(或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等。通过这一阶段工作学会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设计和实施。
3、学会对研究结果(实验或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性意见。
4、在研究工作基础上,完成论文写作。
5、按照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整理完成论文。
学生在完成论文正文的基础上,学会写作论文摘要、导论、后记,文献引证等内容,得到写作规范方面的训练。
6、毕业生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并形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
作作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与他人论文(设计)内容雷同,更不允许抄袭。
7、毕业生要服从导师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出勤时间。学生用于论文研究和写作时间每天不得少于8小时,旷课累计5天以上(含5天)或请假15天以上(含15天),不准予参加答辩,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的管理
1、各教研室(课题组)要认真组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一部分。学院督学组将检查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情况。
2、学院将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3、毕业论文(设计)进入答辩程序前,各系进行检查,学院组织抽查,对“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论证书”、“毕业论文(设计)手册”、“指导教师评语”、和“评阅人评语”不规范、不合格者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4、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要将论文全文的电子文档上传到学院服务器(Word文档),以便进入学院的论文数据库。
五、学士学位论文的评议、答辩与检测
1、指导教师及评阅人必须认真评阅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并写出恰当的评语。所有的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过答辩方可评定成绩。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
2、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评论以系为单位组织。各系评出的优秀论文由学院组织答辩小组统一答辩,并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校级优秀论文答辩人选,推荐比例为3—5%。不参加学院优秀论文答辩的论文,不能评定为优秀成绩。
3、按照学校要求,学校将按照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10%的比例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超出10%的部分学院进行自检,申报参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必须进行检测。学校抽检样本的确定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检测样本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