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暨综合星载和地基微波技术的行星地质研究师生交流项目在吉林大学举行

日期:2025-07-10 点击数:


202577日,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支持、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的综合星载和地基微波技术的行星地质研究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启动仪式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举行。会议由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孟治国教授主持。 

会上,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明常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情况以及两校科研合作的历史,并期待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实验室的合作建设和人才的联合培养,为学院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支撑;副院长马国庆教授简单介绍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设置、师资力量和科研情况,并提出了以熔岩管和实质性合作为目标的合作远景构想。

澳门科技大学徐懿教授详细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并以会议报告形式介绍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学科设备、科研情况、获得到成果荣誉和优势课程情况。

随后,澳门科技大学Roberto Bugiolacchi教授作学术报告,就月表典型地貌的潜在潜在地质意义以及微波亮温在相关研究中的支撑作用作学术交流,为基于嫦娥12号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的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观点。

会议也得到了中山大学张吴明教授团队的支持,团队成员陈一平副教授做了题为“月面三维建模与融岩管LiDAR感知”的学术报告,就基于激光雷达的月球熔岩管建模、天窗及裂缝检测和行星表面三维建模方法和研究成果作了全面交流。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晨教授作学术报告,题目为:AI赋能行星遥感,就基于AI技术的月球、火星探测数据的科学内涵挖掘方法和研究成果作学术交流。

澳门科技大学陈锐博士就嫦娥七号水分子分析仪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林艺奕博士就基于嫦娥二号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的月表亮温制图和热异常研究设想和发现作学术交流。

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等师生代表。同时,此次活动也得到了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参与。本次交流活动将组织约20场学术报告交流,同时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研究互助,共同开展学术与科研讨论。

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是教育部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与香港、澳门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推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设立的项目,我院已连续多年参与申报。我院通过该项目加强了与港澳地区高校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科良性发展。

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工作人员、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