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勘查技术与方法专业本科生学科基础课中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如果仅局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践性环节是不能使学生掌握这门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实验课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步骤,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讲授的知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了解地震波的激发、接收、信号的传输线路及波的记录。使学生掌握地震波从激发到记录的全过程。
2.学会看现场监视记录(地震波的原始记录),让学生掌握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及人为等因素对地震记录面貌的影响。
3.学会看地震时间剖面
让学生掌握变面积时间剖面的特征、变面积加波形记录的时间剖面的特征,以及波的动力学特点、运动学特点的反映。
4.学会看地震时间剖面上断层的特征
让学生掌握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5.学会看几种地质现象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映。
让学生掌握超复、角度不整合、尖灭、古潜山、单斜构造等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特点。
6.学会看常见干扰波
让学生掌握常见干扰波(陆上、海上)的来源及其特点,学会在地震记录如何识别。
7.学会简单水平多次叠加数据处理
让学生学会简单水平多次叠加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流程中各处理模块参数选取方法。
三、学时及教学形式
本实验课为12学时。本实验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激发、接收波,采用开源数据处理软件,上机实际动手处理。此外,结合生产单位提供的实际地震记录及典型时间剖面进行分析。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可通过写实验报告,或总结性考核而定。
五、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
实验项目
|
学时
|
适用专业
|
1
|
地震波的野外采集(激发、接收)
|
4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2
|
地震波的物理模拟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3
|
地震波形记录及时间剖面的认识
|
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4
|
地震时间剖面的初步对比方法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5
|
简单水平多次叠加数据处理
|
|
|
|
|
|
|
教学大纲编者(签字):杨有发,王德利
学院主审(签字):
院 长(签字):
(公章):
二○○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