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地震勘探实验室是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干专业教学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位于地质宫一楼,占地面积227 平方米,现有教授、副教授等7人。本实验室承担着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及地学部相关专业的地震勘探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及野外教学等任务。

地震实验室成立于19529月,隶属于地震教研组。地震教研组组长为经福谦,组员梁淑才(1958年调离),实验员朱世昌(负责管理地震实验室)1954年补充了毕业生杜希哲(本科,但两年后调离),杨秀蕙(专科)1995年又增加了曾孝箴(1957年起改做仪器制造研究),并从重庆大学物理系借调来了绪荣副教授(1957年调回四川)

1954年秋,第一次讲授地震勘探课和开设实验课,当时实验室有一台瑞典制造的6道地震仪,地震勘探实验主要是围绕这台仪器进行地震检波器放大器、检流计等环节的性能测试;实习是到净月潭基地操作这台瑞典地震仪。1956年初,地质部又拨来一台24道匈牙利地震仪,使实验内容更丰富,而且为今后结合实际进行地震勘探生产工作提供了条件。

根据地震教研组的规定,所有刚毕业留校的新教师,都要先承担实验课。由经福谦先生分配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开设和做读书报告等任务。这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1957年从野外调入徐中信,又有何樵登研究生毕业留校。于是,1958-1959年,连续两年开展勒工俭学,由经福谦老师任技术负责,在松辽平原承担了油气地震勘探的普查任务。58年由徐中信任仪器组组长,何樵登任解释组兼大地测量组组长,59年由何樵登任仪器组组长,杨秀蕙任解释组组长。这些工作,既达到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又迈出了把实验室建成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基地的第一步。早在1956年末,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曾孝箴同志,就在实验室改进了苏联51型地震仪放大器的频率特征,提高了放大倍数,解决了生产单位的急需。

1959年末,物探系成立科学仪器物探研究制造厂,抽调了在实验室表现出色的一些同志,其中包括曾孝箴,从此他投入了航空核子旋进磁力仪的研制工作,至1960年底基本成功,获得国家发明奖。

1960年,国家组织了松辽石油会战。为此,地质部又拨给地震实验室两台仪器厂仿制的24道苏联51型地震仪。经测试,只有一台能用于生产。于是,我们分别用匈牙利地震仪和仿苏51型地震仪组成两个地震队到石油部和地质部的松辽会战所在地参加会战。

虽然经福谦老师在1960年上半年被调去二机部工作,但1958年至1959年,先后有勾精为、唱鹤鸣、教砚章、高思源等留校;1960年除了杨惠文、马振祥留校外,又从北京地质学院分配顾贤明、茅承端、赵翼忱,至此,地震教研组已拥有12名教师,1970年,董世学、刘启元毕业留校任地震仪器课程专职教师,实验队伍得到了加强。70年代初,正值野外地震生产以模拟磁带记录取代光点记录的变革时期。刘启元努力学习,掌握了模拟地震仪的技术,在孟庆志同志的带领下,用实验室的模拟磁带地震仪支援扶余油田,边生产边培训油田的仪器操作员,为吉林油田解决了燃眉之急。

进入80年代,特别是从19841991年,是地震教研室(1977年命名)教师最多的时期,达到17名。期间,地震实验室隶属于地震教研室,由唱鹤鸣任地震教研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负责地震仪器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组学术的带头人。唱鹤鸣早在60年代初研制成功地震物理模拟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为80年代建立地震模型实验室打下基础;70年代与重庆仪器厂协作研制国产数字地震仪,并与董世学、茅承端、刘起元等同志一起,为地质部等单位多次举办数字地震仪培训班;19801985年分别主编地矿部统编的地震勘探仪器教材。

1985年物探系成立地震模型实验室,由唱鹤鸣任实验室主任,模型试验的教学实习不再由地震实验室承担。在1985-1996年,地震实验室主任先后为赵翼忱、茅承端,负责地震仪器课程的讲授与仪器实验,学术带头人为董世学,他接替了地震仪器的讲课任务,1995年主编出版了地矿部编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基本原理。这期间,以实验室教师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先后开展了地震仪和高分辨率检波器的研制工作。唱鹤鸣、程东峰,顾贤明等合作为大庆油田研制成数字地震仪野外检测微机系统(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而大庆油田则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七五期间,顾贤明与韩立国、杨有发研制成浅层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八五期间,顾贤明、任人、韩立国黄航等研制了GDZF瞬时浮点放大多道地震仪,获地质矿产部三等奖。同时,董世学课题组由于对地震检波器的深入研究,取得突破进展,设计出能与土壤耦合的新型检波器,实际应用明显提高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1997年长春科技大学成立后,特别是国家的学科专业进行了较大调整,原有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在生产单位的支援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先后与吉林油田分公司、中石化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建立了共建关系。2004年后,根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整,地震实验室进一步扩展,除保留了原有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和实验教学内容外,新成立了现代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心,业务上隶属于“教育部地球信息探测仪器”重点实验室,韩立国兼任主任。

实验室的教学根据生产要求而调整,例如60年代,由于不少学生毕业后分到野外队工作,我们就加强了地震仪器知识的培养,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学会分析仪器线路和主要部件的功能。70年代时,在生产实习中加强模拟磁带回放仪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80年代后,加强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训练。当前,在实验室实践教学形势的要求下,补充了实验设备,购置了一定数量的解释工作站,增加学生上机的机会。

目前实验室拥有SUN FIRE V880服务器一台,Sun Blade 2500工作站一套和高档微机数台作为模拟终端,3490磁带机一台和Atlantek 剖面绘图仪一台NZ24浅层地震仪一台,以及垂直分量、水平分量、三分量检波器多个。在服务器上安装了SeisUnixRSF等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和开发平台。该实验室已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时,以该实验室为依托,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油气专项、国家“863”课题多项,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实验室是进行地震勘探实践性教学和培养年轻教师的场所;实验室是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实验室的设备紧跟国内外的技术进步,保持了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最新发布日期:2017-11-09, 作者:王德利, 阅读次数: